马拉松路跑的计时芯片

 

作者:杨超

本文地址:http://sokoban.ws/blog/?p=1956

[按:本文先后用长微博、42旅在线编写,之后还是重发到自己的独立博客。带插图的请看42旅的版本。我参加路跑比赛比较在乎成绩,所以本文从参赛者角度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计时芯片。附录则是先在知乎回答问题编写。

大型马拉松、半马、10公里等路跑比赛的计时一般使用无线电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在很多其他领域也有应用。在路跑比赛中,有两种 计时芯片,一种是系在鞋带上的(有时赛事主办方还要回收芯片);另外一种直接粘贴在号码布背面,无需回收。大众路跑比赛的芯片为节省成本,芯片本身不带电 源。

比赛中,一般在起点、终点和一些关键折返点等铺有地毯天线,在小范围内产生磁场。芯片线圈经过磁场时产生电流通电,才能发射信号。这样天线就能接收到并记录通过地毯的芯片的ID和时间。所有地毯的数据汇总到专用软件整理出各个选手的成绩,可计算净时间等。

鞋带型的芯片我见过三种。

一是芝华安方的圆形芯片,用的是Mylaps的ChampionChip的品牌技术。2014年广马、深马、珠海半马都是用的芝华安方产品。我刚刚跑了吴哥马拉松,用的也是泰国产的ChampionChip芯片。这种芯片有时需要退芯片领取完赛奖牌。

二是Active Network IPICO产的长方形硬纸板芯片,一般也要回收。2014年深圳奔跑者俱乐部的南山半马、跑吧协办的揭阳半马,都是这种类型。

三是深圳菲普莱(Fairplay)公司的塑料芯片。在首届清远马拉松和广州市10公里跑都用过。清远马拉松因为全程小雨到中雨,很多选手芯片信号没有接收到,看来在恶劣气候环境下的可靠性还有待加强。

号码布芯片更加方便一些,可能以后会逐渐取代鞋带型。我见过的也有两个品牌。

一是ChronoTrack公司的B-TAG。今年的深圳大鹏马拉松、李宁10公里路跑等都使用这个。

二是澳大利亚的RFID Race Timing Systems飞立时)。2014年佛山新城10公里跑使用过。

最后值得指出,上面提及的公司往往同时有鞋带型和号码布型两大类产品,满足不同的马拉松路跑比赛的需求。另外还有更适合越野赛、自行车、铁人三项等其他类型比赛的计时系统解决方案,这些计时方案本文没有提及。

附:径赛(场地赛)计时系统(2015.08.25)

写完此文后,恰逢国际田联(IAAF)的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在这届比赛中,我国100米选手苏炳添在半决赛中再次跑进10秒,以9.987秒并列第8进入决赛,出现不太常见的决赛有9人参加的情况。那么,高水平径赛的电计系统是如何实现测量到千分秒的呢?

国际田联竞赛规则第165条(Rule 165 Timing and Photo Finish)描述了三种通用的计时技术方案。

第一种,低水平低成本的比赛可使用手计(Hand Timing)。

第二种,大众路跑比赛如马拉松采用每位选手在鞋带或号码布佩戴电子芯片计时的方案(Transponder System)。

第三种就是高水平高规格径赛使用的终点线处的高速摄像技术了(Fully Automatic Timing obtained from a Photo Finish System),即所谓电计。就是在终点线处安置高速摄像机,和发令枪同步,以斜向下的角度,以 每秒2000张的频率重复拍摄终点线的照片。一般每张照片是1cm x 15m大小。最后软件把这些照片合成连续的冲线照片,可以在千分秒的精度上辨别名次。

实际大型田径比赛中,采用的产品有SEIKO、OMEGA、Finish Lynx等品牌。国际田联的两年一届的田径世锦赛几乎每届都使用SEIKO。而国际田联的钻石联赛和近几届奥运会田径比赛则都采用OMEGA。

SEIKO的系统一般可以连续摄像5个小时以上,也可以最为马拉松比赛的辅助计时手段。

最后附上2015北京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冲线图:

此条目发表在 健身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