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地址:http://sokoban.ws/blog/?p=2910
广东及周边赛事活动
2016年起,我基本只关注广州的比赛活动了。但广东及周边的也略有留意,新增的赛事真是越来越多。智美集团运营的就有长沙马拉松(2015年起)、南昌马拉松(2016年)、东莞松山湖马拉松(2016年)、深圳马拉松(2016年第四届起获得运营权)。广州中体文化也新开发了阳江海陵岛马拉松(2016年)、顺德容桂半马(2016年)、桂林马拉松(2016年)等新赛事。
亲子跑
2016年5月,买了两份平安保险,并装了手机平安金管家的APP。没过几天恰好发现APP里有一个“奔跑吧爸爸”的客户服务节活动:6月18日在大学城自行车馆3公里左右的亲子跑,有150个家庭的名额。
本来我对这种娱乐为主的活动兴趣不大。但近来锻炼时间少了,为了保持跑步习惯,而且也可以带儿子去玩,我就马上在APP里面报了名,并在互动区留言。但非常可惜,还是没有被选中参加活动。
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大众选手等级标准
2016年8月11日,中国田径协会设立的中国马拉松网站开始提供大众选手等级证书的电子版下载。该网站只收录的我的三场半马比赛的成绩:2014、2015两届广马,已经2014年一届深马。但是只有两场广马是中国田协的A类赛事,能用于认定大众选手等级。大众选手等级分好几个年龄段,两次广马我刚好跨了年龄段,所以有两个半马项目的达标证书。2015年的成绩达到了大众一级。要更进一步比较困难了,因为半马精英级需要1小时36分以内。
观看高水平田径比赛电视直播
大型城市马拉松的直播从2014年起就看过不少,看多了就觉得观赏性不是很强。要说激烈精彩,还是场地10000米比赛,30分钟左右的比赛时间也算是比较紧凑。但可惜大部分直播都是中间插播同时举行的一些田赛,看得不够一气呵成。
不过,万米比赛看多了,也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手们的比赛策略都是前面跟随跑,没有人跑得特别的快,有时候甚至跑得略显得慢了。完全靠最后一两圈的冲刺。去年国际田联2015北京世锦赛,英国人法拉赫夺得男子10000米、5000米两项冠军,都是如此。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子10000米比赛,女子冠军全程用较高速度跑,第6个1000米跑得最快,一下子把其他人甩了至少几十米,并且一直保持到终点,居然破了王军霞1993年全运会上创下的女子万米世界纪录。
观看这两场最高水平的大型国际田径比赛(2015北京世锦赛、2016里约奥运会),刚好见到了国际赛事用得最多的两大电子摄像计时系统:SEIKO和OMEGA。这两年也恰好见证了中国男子短跑成绩较好的时期。2015北京世锦赛,苏炳添100米再次跑进10秒,中国队男子4 x 100也在预赛再次跑进38秒,决赛获得银牌。2016里约奥运,中国男子4 x 100 预赛、决赛都跑进38秒,可惜亚洲纪录还是在这届奥运被日本队两次刷新。
计步、跑步APP
以前跑步跑得多的时候,根本不关心一天走了多少步,也不喜欢用跑步软件记录跑步数据。但最近难以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跑步活动,发现手机的一些计步和跑步记录软件也不错。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农业革命后,人类平均每天的走动距离可能比狩猎采集者还略为增多。是在工业革命后,才出现较大比例的人口常常处于运动不足的状态。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跑步产业能够形成的最根本的来自生物学的原因。
如果没有专门抽时间进行较高强度运动,那么计步是对一天的运动量的一个可靠的参考。我现在比赛喜欢用手机微信运动的计步功能,因为不需要安装额外应用,更不需要额外戴个运动手环。没有认真考究过,但我觉得日行万步还是低于工业革命前的人类平均活动水平,所以10000步一天是一个较低的标准。
跑步APP则使用Nike Running,因为为了同步手表数据,这个应用早已经安装了。今年7月份有一次在客村地铁站临时决定跑步两个站回家,就是用了Nike Running来记录,跑了约三公里。